今年3月,68歲的太極愛好者胡貫濤因不滿徐曉冬在他的一檔搏擊脫口秀節目中稱“太極是一百年來最大的騙局”,跑去找徐理論。雙方遂決定“約戰”,徐曉冬事先聲明要在自己的節目中直播決斗過程,但在約定的時間老人并未出現。
隨后,胡貫濤的兒子胡立夫在微博上指責徐曉冬炒作,并附上雷雷發給父親的私信截圖。截圖顯示,雷雷告訴胡貫濤,徐曉冬的直播只是一個商業行為,并勸誡胡貫濤不要因為一時意氣同意比試。
因多次批評傳統武術中摻雜“騙子和虛偽”,并聲稱要打假,現年38歲的徐曉冬有“搏擊狂人”之稱。此前他曾批評拳手“武僧一龍”水平不行,引起后者的粉絲“約戰”?!拔渖积垺币蚰畴娨暸_武術節目走紅,擅長詠春拳。
“直播我們都說了代表個人,代表兩種聲音,兩種生活方式的語氣,態度站出來,大家都算習武人,用比武來解決?!彼J為“輸贏都能接受”,但把他的失敗等同于太極的失敗是“最沒有意義的”。
第二天,他老婆拿著平板電腦播放那個視頻,他問她:“你看到會不會覺得我是個騙子?我要證明我不是個騙子,至少我站出來了?!?/div>
4月29日,雷雷接受澎湃新聞采訪回應,他和徐曉冬此前從未見過面,也沒有任何交集。此次實戰比武源自一次網絡“論戰”。
【對話太極拳師雷雷】
“不管輸贏都能接受”
澎湃新聞:賽前你做了哪些準備?
雷雷:我從11歲參加體育到今天每天不少于3到4個小時訓練,我不認為臨陣磨槍不快也光,或者要找出一個特別適合對方的方法。我希望一個正常的狀態,我平時就是教拳,過自己的生活,算是一個比較平靜的人吧,也已經遠離賽場很多年了。帶著這種思維觀念我去準備比賽,更多的是心理上的接受,比如我現在可以冷靜地在回答問題,不管是輸還是贏都能接受吧。
澎湃新聞:比武之前這件事知道的人多么?
雷雷:之前知道的人不多。
澎湃新聞:觀眾都是怎么知道這場比賽的?
雷雷:當時徐在微博上還是有一些人的,我接受了挑戰他就把這件事發微博上了,主要通過微博。然后朋友圈里有一些人也會知道。
澎湃新聞:現場的圍觀者都是什么身份?
雷雷:(我這邊)有一些是我的學生,有一些是熟悉的人,他那邊的我就不知道了。
澎湃新聞:視頻顯示你不到20秒敗落,你個人認為原因是什么?
雷雷:你看那個慢鏡頭,顯示站立的時候雖然我退避但一拳都沒(被)打到。實際上是他那個是軟的橡膠地面,那個應該是光腳訓練的場地,我們兩個當時都穿著鞋,我的鞋磨了一下把我絆倒了,所以才輸了。這個解釋起來沒什么意思,但對我來說是這么一個事實。如果有一個喘息的機會,有諸多可能吧,比賽就是這樣,電光火石之間。
澎湃新聞:事情結束后想法有變化嗎?
雷雷:心境是有些變化。我輸了,腦袋在流血,告別了朋友一個人回家,躺在床上我想人干嘛要遵守這些條款制度,是不是自己不堅持了就會好呢?有那么一剎那的想法吧。我希望我老婆相信我可以用太極幫她和女兒保護身體,我希望更多的人相信我。
澎湃新聞:家里人練太極么?
雷雷:老婆和我談戀愛時練過太極,后來結了婚生了孩子,更多是相信現在網上提到的一些東西,(比如)現在五月前期,我還在穿秋褲,但我女兒三歲,三月底就是單衣單褲了,白天很好不覺得,晚上早上就會咳嗽,這個在中醫上是“外感風寒,內有實火”的一個狀態,我就說你應該多穿一點。但這種思維方式和他們是無法溝通的,有時候越是你身邊親近的人越要求不了,有時只會覺得很無奈。(這一點)其實也是我參加這個比賽的一個內在動力吧。
“只是站出來發聲”
澎湃新聞:你想過比賽會引起這么大的反響嗎?
雷雷:實際上這是沒有想到的,一場民間的約架可以打得全世界都知道。有天鄒市明和成龍打起來了,那是新聞,但要是兩個普通人就不會了。我也沒想到事情能膨脹到這個樣子,我只是知道我想做什么,膨脹成什么樣子不是我的范圍之內了。
澎湃新聞:你的失敗有人理解為太極的失敗,你覺得呢?
雷雷:這個事是最沒有意義的,現在大家看到的是比賽截圖,要是看直播我們都說了我們是代表個人,代表兩種聲音,兩種生活方式的語氣,態度來站出來,大家都算習武人,用比武來解決。我在微博里說我用血換來一個發言的機會,我能讓四千人四萬人看到我想說的話,就已經達到我的目的了。
澎湃新聞:你師傅認為你是因為才能不夠才失敗,你怎么看?
雷雷:我覺得什么叫才能夠了呢。我不認為才能夠了就不會失敗,因為這世界上永遠人外有人,作為師傅他不希望我參與,可能會對師門造成一種影響,但我要發出一種聲音,表明我的態度,成也好敗也好都是我的選擇。
澎湃新聞:你覺得這次比武對師門有影響么?
雷雷:我覺得不是影響,選擇太極拳的人還是會選擇太極拳,其他人即使我贏了他們也不會選擇太極拳,我想表現出來的是一種語氣,一種狀態,一種我個人對生活的思考。支持我的人會因為我站出來而對自己產生信心,而不是對別人的神話產生信心。我接觸過很多人學拳,拜了老師花了很多錢交了拜師費,有了輩分就不練了,開始和別人去吹牛,但是也有認真的喜歡這個東西,所以我對那些吃瓜群眾的看法是不在乎的。
澎湃新聞:所以成敗對你來說并不重要?
雷雷:你想,如果我贏了,對方可能不會大肆宣傳,因為我就是一個普通的武師;但我輸了反而知道我的人多了。不是借他們來宣傳我自己,而是事情反映出這樣一種狀態,“曲則全枉則直”,中國人的傳統思維不認為贏是好事,就像我們小時候看武俠小說說柔弱勝剛強,我就是柔弱的一方,剛強把我托起來。
澎湃新聞:也有人認為太極主要是強身健體,格斗特長在搏擊,兩者不應該去較量。
雷雷:所以這就是我說我們比賽存在著一種不計輸贏的模式,我要表現的是一種態度,當別人罵你是騙子,罵你的祖師爺的時候我們應該發出的一種聲音。我第一沒有憤怒第二沒有沉寂,我只是站出來發聲。
“我能靠教太極養活自己”
澎湃新聞:你是多久前開始接觸太極?
雷雷:很小開始接觸,七八歲有啟蒙老師帶,啟蒙老師是楊氏第四代傳人,我朋友的父親。我做健身教練的經營者20多年了,周圍有練太極的,他們總會帶給我一些驚喜,站樁什么我也一直在練。直到現在2008年遇到我現在的老師,開始系統地練習。我從11歲練摔跤,舉重,散打,柔道,跆拳道,泰拳都練過,但最后發現這些東西無法堅持,不是說耐力方面,而是說這些運動是不可能在40歲,或者說35歲以后還繼續堅持的,我很喜歡健身,我一直在找一個合理的方式可以堅持一輩子,最后選擇了太極。它有它的內涵,訓練思維,訓練體系,雖然每個老師不一樣。這個體系會給人幫助,只是我作為一個中青年,有機會用我職業體育西方健身的理念和專業知識把它一點點整理起來。
澎湃新聞:你自創了“雷公太極”,能不能簡單介紹下?
雷雷:首先它的名字,我姓雷,中國男人40歲后可稱公。這也是我做風水的一個朋友給我推薦,說它代表一種號召力,這個名字可能會有一定的前景吧。我這里面融合了一些中醫經絡,包括我小的時候楊氏第四代傳給我的一些樁功,把具體的內容有的放矢講解出來,把太極拳的拳量進行了一些拆解,更適合大多數老百姓練,把太極拳的神秘感做了一個剝離。
澎湃新聞:現在太極拳師里,像你這種自創門派的多嗎?他們各自都是什么狀況?
雷雷:會有,會有這樣的團體,比如在成都是李雅軒,廈門有林墨根,林墨根的弟子我的師爺又帶弟子。然后四川太極之友研究會,有這樣一些團體吧。
存在的狀態就是師傅帶徒弟,要看師傅有沒有一個這樣穩定的生活狀態,大多數師傅是不能通過(徒弟)交錢來養活自己的,他們要靠退休費。我因為做過20年的健身,所以我身邊會有會員客人,目前能靠教太極拳養活我,很少有人能靠這個養活自己的。開館的人不多,楊氏太極包括發源地河南那邊會更好一點,但在成都很少。
在解放初期,有陳、楊、武、吳、孫、趙大概六支,現在在中國傳統武術界大概有30多支,還不算一些不出名的。我也沒有想把這個做成一個門派,一開始只是作為一個名字出現,作為一個雷雷的教學方式,現在大家都認為是一個門派,其實現在也不是一個門派,它只出現在我微博的賬號里,包括直播的一些賬號里,算一個稱呼吧。
澎湃新聞:這兩天的生活是怎樣的,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雷雷:沒有,就是休息,因為沒有受什么內傷,等著傷口痊愈,陪著家里人一樣的生活吧。本身這幾天也沒什么課,又過節了,就休息么。因為我做的事不是一個缺德的事情,我接到的電話都沒有一個是罵我的,微博的評論我也屏蔽掉了,所以它對我的生活并沒有影響。
一石激起千層浪,激起的是千層浪,和石頭本身沒有關系。我之前說的不帶學生是從這周五到下周二,本身就是不上課的。外傷需要七天的恢復期。我把這一切都想清楚了才參加的比賽,所以我才能這么平和的和你說話。首先我的生活不會受到什么影響。然后和我學拳的還是會和我學拳,我的經濟也不會受到任何影響,我就是在一個穩定的基礎上向這個社會發出聲音。
澎湃新聞:視頻成為熱點后對你還有什么連鎖反應嗎?
雷雷:除了問候之外現在還沒什么(影響),很多年沒有聯系的朋友,大家重新把很多記憶里的(事情)翻出來。你和一個失敗者會有什么所圖嗎,所以聯系你的一定會是你的朋友。
澎湃新聞:你為什么要關閉微博?
雷雷:人多嘴雜心煩,而且自己也需要休息,而且我前面發了那么多微博,如果大家想去看一定會來看,如果這個人就是噴子,那我也教不會他,沒有意義的。
澎湃新聞:還會繼續用微博么?
雷雷:不確定,到了合適的時機我會吧,但現在我覺得不合適,現在微博里讓他們自己去演變這件事吧。
澎湃新聞:之后有什么打算么?
雷雷:之后,如果說野心一點,我希望,希望啊只是希望。大家知道馮小剛有個電影叫《老炮兒》,大家(如果)能夠坐下來把這件事情拍成一個電影,叫什么老炮2,我覺得挺好玩的,但我覺得這個事有沒有都無所謂。我不會去主動聯系,我現在只是一個發聲成功但失敗的人,你應該知道一個吸引力法則,當你有了吸引力之后很多人很多關系會自己找到你。之后就繼續做我的事情,除了接受采訪我連微博都關了,不理解的人還是不理解,干嘛要去討好別人呢。
C& \* i* h. A: J
- ^$ @1 F% _( _6 }$ w2 D9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