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蝦名家:大別山人楊厚強與齊白石,各有千秋,更有藝義…… 原創: 中國書畫家! @' z* r" J5 v5 g8 S+ u& u, O% H, V
( j, ?% L! [# g. s+ _: j! _
楊厚強,本名楊后強,字柏樹、號大別山人、又號鄉野莽夫、耕田人、閑云野鶴、愚牧童、淮源畫僧、畫緣人、五不畫家。齋名大別山草堂,淮源書畫院(中國鄉村文化一號站)鄉村文化園創始人,工業設計師、書畫名家,擅長畫魚蝦、牡丹、山水等。 幾十年來淡泊名利,靜心研藝。文理兼修、博學多才、通古知今、詩詞歌賦皆其所好,不僅擅長書畫藝術,在建筑裝潢、工業設計、傳統國學、風水堪輿、鑒賞收藏、文學創作、健康養生等方面也有很高的學識。被社會各界贊為藝界新秀、畫蝦名家、五千年來一山人。 山人厚強幼年時就對繪畫有著超乎常人的興趣和天賦,經過自己的勤學苦練,很快,自己的畫作就得到了老師及鄉鄰們的認可。但他自幼以來從不驕傲自滿,靜匿研藝,一以貫之的投入和勤奮,正如山人厚強成名后對人常說,沒有藝術不是苦修來的,所謂天才只是比別人勤奮和付出的更多。上圖是山人厚強十一歲時臨摹徐悲鴻老師的奔馬圖,似水流年,不禁讓人感慨萬千,身為一個農村的孩子,劫后余生的身世(關于其身世傳奇,別家媒體另有報道),一路走來求學求藝的曲折艱辛可想而知…… 多年來,山人厚強致力于中國畫河蝦的探索與研究,懷著耕耘鄉土,赤子情懷的精神,追摹古人筆意并尋求個性的筆墨語言。他的河蝦當屬意中帶工,工中有意。用筆簡率但靈動有趣、神采飛揚、鐵畫銀鉤、動靜自如。山人作畫時筆不遲疑,墨不澀滯,給人以清勁流宕、穩健疏朗之感。筆法與造型的結合緊密而巧妙,著筆無多,概括、爽快、利索。無筆處緊扣造型和構圖,以虛襯實,以實托需,使筆下意象生動凝練,如龍似鳳,渾然天成。筆墨之外海闊天空,似水如海,任憑心智歡躍翱翔。 “筆隨情動、墨由性生”。 大別山人楊厚強筆下之河蝦,甚是簡潔,寥寥幾筆在強烈的筆勢和筆力的作用下,使生靈飽含生命力,河蝦之外大面積的留白,計白當水,水潤蝦神,兩只蝦眼濃墨點出,更加襯托出蝦的動態和眼睛的傳神。在其簡率筆法下,妙造天成,水墨交融、自然暈化,墨趣無窮, 充滿動感更是酣暢淋漓,情智滿懷。 山人厚強筆下的河蝦,嬌而不艷,趣而不凡。形有生靈之可愛、味有春怡之瓊漿、趣有壽須之綿長、沉醉其中栩栩如生,心曠神怡。然而,能有如此境界卻不是一蹴而就的。吳昌碩曾說道:“小技拾人則易,創造者則難,欲自立成家,至少辛苦半世。”這句話在山人厚強身上體現得尤為明顯。幾十年來,山人厚強身心躬耕于淮源,閉戶于斗室,游心于書畫,堅持每天幾個小時的繪畫與讀書,熔鑄出具有自己獨特的藝術個性,鄉土的藝術精神。見山人厚強之中國水墨畫河蝦,使人能夠萌以幽渺之思、啟以睿穎之智、發以清淡之情、養以質樸之趣。 流任急境常靜,花落雖頻意自閑。懷著一顆赤子之心躬耕于淮源,根植于鄉土,不逐名利,不慕榮華,擁一片丹青志,蘊半生翰墨香,這就是大別山人楊厚強。一個給河蝦以生命和精神的畫家,一個身世坎坷而陽光正直的五不畫家、一個頗有家國情懷的赤子畫家。國畫歷代宗師皆能詩書畫印,博古通今,中國畫難,中國水墨畫更難,難在筆墨,更難于氣息和格韻,難在心神和情懷。現如今,山人厚強在中國水墨畫河蝦的藝術道路上,能夠超脫豁達、不拘一格、自然率性,而呈現出的筆簡墨妙、野逸氣格、趣味無窮的藝術特色。正如其“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厚德載物、弘美自強”和“佛藝一家、普度眾生、耕耘鄉土、赤子情懷”的藝術理念和藝術精神,莽夫之佛性,實在值得我們點贊! 繼承和發揚中華傳統文化,萃取儒釋道之精髓,鐘情于藝術,寄情于鄉土,山人厚強和其書畫作品,深受國內外廣大書畫愛好者和收藏家們的喜愛。正如收藏家們比較山人厚強的筆下之蝦,與畫壇巨匠齊白石所畫之蝦后說:“江山代代出人才,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山人厚強筆下之蝦靈動傳神、富有情懷、各有千秋,更有藝義 ……” 在此,讓我們祝愿大別山人楊厚強老師的藝術之路更加輝煌,創作出更多無愧于時代的精品力作。
8 f- c; t& N, B% u8 M2 b' b I
/ M2 X/ G0 l6 E% H5 I4 ]) z: H 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