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光國,60歲,荊州市郢都青銅藝術研究所副所長,當工人時開始收集古代青銅器殘片、斷件和相關資料,決心攻克千古之謎。
' n$ H$ M$ c7 x5 w. G4 r p7 D" z7 \9 b6 [6 a
$ h+ X3 d7 @7 R8 m1 H5 G 【突破】破解五大難點
, v% q- r, s7 I
& F( c6 b! e+ r* i. ~- i1 K5 d. T9 C 越王勾踐劍,好就好在劍上蘊藏了大量不為人知的秘密。文物學家認為其中有五項很難突破,許光國一一求解:
* {$ I( q/ N- {9 r9 V g1 s
" J- x/ }* k s! \" G. X$ L/ w 其一,這把利器上的銅錫配比,特別是劍鋒與劍身上的配比不同,一直以來沒有得到精確的量化數據,這直接關系到寶劍的色澤、氣味等。許光國事后告訴記者,難度其實并不算太大,但需要反復實驗,與真劍對比,“很費時間,沒人愿意干”;3 N. Y' [7 m6 l6 u9 V
7 ^5 |7 g9 z7 `0 @ I
其二,在越王劍的劍柄空端,藏著11道手工刻制的同心圓,在過去的很多年中,這項技術,一直被仿制者們用車床工藝代替著,許光國說“現代氣息太濃了”,他的同心圓間隔最小的只有0.1毫米,這都是憑雙手制造出來的,精修鐘表時打下的功底幫了他很大的忙;" c5 k, p( v V
, {. d/ P6 s) O9 C
其三,越王劍上的菱形花紋,是多年以來人們在想方設法攻破的謎,許光國在一次研討會上得知這門工藝是一種化學反應時,獨創出了“硫化工藝”,攻下這一難關;
8 l; b. a) J# l7 h; u2 W. h% r) I& m- u1 S- H
其四,許光國用了最近5年的時間,制造出了一種“包漿”,為高仿越王劍穿上了一層2000多年的“衣服”,很好地解決防腐問題。* K2 ^& B2 f, ?7 l
2 O8 V; n0 N3 d- X: l' c
最后,越王劍上刻有“越王勾踐/制造用劍”八個金絲字,這八個字是在多年前被郭沫若先生破譯的。許光國結合“失蠟法”,用尖針精細刻畫,終于完成這一任務。
! N0 T5 i1 n* B- f
+ @" }% j2 V! a) I8 t4 r8 w 談到這五大難點時,許光國總是只把話說一半,他承認“不愿意透露機密”,這是他“一輩子的心血,是命”。
# z+ R6 e) E3 o2 ?4 ^. f. T. m3 g
9 ~5 p; c8 u! F- A* R' g 在記者的追問下,許光國才就他的“包漿”透露了一個字:鉻。; B- d& \6 W7 G* n
# Q4 [; W! A, m' Y, E* m L+ ~
這是一種相當稀有的金屬。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代,人們是如何獲知的,至今仍是未解之謎。' t8 K2 [0 {9 {' L% q0 T# r2 w5 X
5 m5 n6 T4 q& q. ~: I# t8 [6 A/ I 【評價】難得的藝術珍品' ^" v. X- X) |1 p6 e9 d
' d0 n5 i" `$ U/ O/ v+ m 84歲高齡的史樹青為高仿越王劍的打分是:90分。許光國印象最深的是,有位專家說:除了歷史和良心可以鑒別它的真假外,別無他法。
2 @4 Q9 j9 q1 {* J. P5 a- v+ d
5 e5 D! D. o4 w- ^7 c: g[ 本帖最后由 綠漆古 于 2009-8-16 22:30 編輯 ] |